+ 关注
当狼烟不再 烽燧已熄 谁还记得这里曾经的过往?(上)
代县、山西等6地

当狼烟不再 烽燧已熄 谁还记得这里曾经的过往?(上)

出发时间

8

行程天数

6

人均花费

3.0千

和谁出行

亲子



             王喜城边古废丘,金波泉涌夹城流。

             时危异姓能安汉,事去诸刘独拜侯。

             鼙鼓几遭豺虎急,山川曾入犬羊羞。

             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燕云十六州。


  明代诗人尹耕的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失去燕云十六州的无奈与悲怆,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志士因为这个北方屏障的易手扼腕叹息,它的丢失,使得中原王朝终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今,历史的车轮已经碾压曾经的过往,燕云十六州的烽烟,已经成为往事!



  燕云十六州是指我国北方东至辽东,西到黄河,以北方群山为屏障的十六个州县,这条线,也是我国北方畜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分界线。这里,高山林立,河流纵横,谷地幽深,地势险要,守住则华夏安全,失之则汉家不保。华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经常是万马奔腾,刀枪相见,尸骨累累,哀鸿遍野,为了各自文明的生存,他们互不退让,拼死搏杀。

  这条线是帝王争霸的战场:晋国重耳、赵武灵王、秦皇赢政、汉武刘彻、明朱元璋、元忽必烈、清朝康熙,都曾在这里舍命搏杀,上演成王败寇的故事。

  这条线是名将汇聚的渊薮:战国的李牧、廉颇,秦朝的白起、王翦,西汉的卫青、霍去病,盛唐的李靖、郭子仪,北宋的潘美、杨业,明代的徐达、蓝玉等都曾在这里纵横捭阖,建功立业。 



  燕云十六州是指幽州(今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涿州(今河北涿州)、檀州(今北京密云)、顺州(今北京顺义)、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已被官厅水库淹灭)、儒州(今北京延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山西灵丘或是河北蔚县)、云州(今山西大同)、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县马邑)和朔州(今山西朔县)。



  今天,这里的荒山野岭、偏远村镇还随时可觅当年的战争遗存,长城、烽燧、津渡、关隘、山口、古堡、军寨、驿站等密布于这一北方防线,虽然它们早已失去了当年的防御作用,但只要你步入这些险关要塞,触摸那千疮百孔的城门、风化斑驳的寨墙、坍塌倒下的马厩,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战争烟云,抚今追昔,不由让人感慨万千!

  这个区域,风光秀丽,景色优美,文物遍地,庙宇连连,它们犹如颗颗珍珠,分布于京、冀、晋、陕等地的崇山峻岭,吸引着大批游客参观凭吊!



  这个区域,铁血与杀气并存,历史与悲凉交织:杀虎口、雁门关、土木堡、白登山、八达岭、鸡鸣驿、飞狐峪、紫荆关、蔚州古城、暖泉古镇等,光是听听这些名字,想想它们背后的刀光剑影,就会让人热血沸腾!



  书本上的燕云十六州,是一段悲伤的历史,它以天然的地理优势,人为的长城工事,也曾成功阻挡住了游牧民族的冲击,捍卫着中原文明不受侵害。然而,由于后唐皇帝石敬瑭的拱手相让,使得这片区域落入敌手,中国北方门户大开,也就有了后来的元朝、清朝的入主中原。今天的燕云十六州是个什么样子?曾经的边关要塞有着什么样的变化?2018年8月1日,就在郑州最为闷热的一天,我终于开启了这趟仰慕已久的北方之行,不仅仅为寻求北方的凉爽,也为探秘这片神奇的土地!


  太原:两种文明撞击下的特色小吃


  这趟自驾之旅,我选择的路线是郑州—晋城—太原-雁门关-五台山-悬空寺-大同-蔚县-宣化-张家口-北京-郑州,基本涵盖了燕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区域。可天不遂人愿,就在我出发的那一刻,闷热的郑州上空开始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本想着这样的雨天出行也算不错,没想到一过黄河就变成了倾盆大雨,即便是最高速的雨刷也无济于事,这样的天气,加上山路高速的限速,原计划下午5点达到第一站太原晋祠的计划成了泡影,当我们匆匆赶到太原时,已经是华灯初上了!



  太原是个有着近3000年建城史的历史名城,古称“并州”、“晋阳”,是中国古代的九州之一,唐朝李渊就是从这里发迹并拥有天下,后梁、北汉等也曾在这里建都,从这个城市某些保留千年的街巷、地名依稀可以探寻不同朝代的痕迹。对我来讲,太原不算陌生,以前也曾来过多次,但这次对我的感觉却是一种震撼!十多年前我见到的太原很是普通,街道狭窄,也不太干净,远不如郑州,而这次看到的山西省城让人耳目一新,城市建设高端大气,夜景照明独具特色,特别是跨越市区的汾河在灯光的装饰下更显得美轮美奂!此外,太原夜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晚上10点多,当郑州街头多数店铺关门歇业时,太原正在热闹之中,柳巷、帽儿巷、食品街、城隍庙、鼓楼广场等,依然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就凭这,今晚也要逛个“不醉不归”!


                (汾河夜色 该图片来源于网络)


  夜光下的太原早已没有了晋阳古城的古味儿,反倒是璀璨的灯光,使这座城市显得现代味儿十足!这个时间点儿,繁华的核心依旧是传说中唐朝就存在的柳巷。所谓的柳巷并不是一条窄窄的巷子,而是一个商业区的统称,有点像郑州的二七商圈。当然,柳巷的街道还是有的,只是它本身的名气太大,使得那一片的商业街区就统称“柳巷”了,这和长沙的火宫殿有着惊人的相似。



  和其他城市一样,太原的小吃街也在鼓楼附近。它北起府东街,南至钟楼街,全长552米,据说宋代时就是太原市的商业中心。太原小吃街的北口是一个高大又古色古香的牌坊式建筑,过了这个牌坊就是一个各种小吃荟萃的街道,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明清建筑风格的店铺,街道的中央,各种烧烤摊一字排开绵延数百米,为吸引食客,烧烤摊主把各色美食规律的摆放,让人欲罢不能。


           街道的中央是各种烧烤摊一字排开绵延数百米


  太原小吃街人气颇旺,都快晚上11点了,还有大批的食客来回穿梭,稍不留神就可能撞着,其热闹程度,不亚于乡村的集市庙会!听着摊贩抑扬顿挫的叫卖声,置身于古建筑包围之中,穿行在密密麻麻的人群里,再加上各个商铺高高挂起挂起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这让人恍惚进入了时空隧道,是唐朝?宋朝?还是明朝?不过,只要你到了这里,就要享受这里的慵懒与惬意,只要不考虑工作的焦虑,就会很快融入这里悠闲的“慢生活”。



  山西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农耕文明和畜牧文明的边缘地带,其北部群山绵延近千公里,自辽宁的海边经过河北、山西,向西直达晋陕交界的黄河,建在这些山脉之颠的万里长城阻挡着蒙古草原上的各个少数民族的入侵。汉民族强盛的朝代,这里就是强有力的屏障,再凶悍的马背民族,遇到建筑在山顶的高大结实的长城也只有退兵而去,可遇到中原内乱,朝廷无暇顾及边防时,那些少数民族就会趁虚而入,通过山口杀入内地。太原,就是这些马背民族通过长城后直面的第一个大城市,一旦长城防线失守,太原必不可然的成为它们的属地。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匈奴、柔然、鲜卑、突厥、沙陀、契丹、女真等都曾多次成功占领这座城市。正是这个原因,太原具有浓郁的边塞风情,延伸到美食文化上则更为突出。因此,太原食品街上的美食表现出了畜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典型代表:面食和烧烤。



  人们常说,山西是面食王国,到了食品街才有深刻的体会。这条街上两边的店铺几除了极少数百货店、烟酒店外绝大多数是面馆,而街道中心一字排开的全是烧烤,两种文明在这里的撞击还真是别具特色!毕竟有着草原风情的韵味,这里的每一家烧烤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即便是中原常见到的牛羊肉串,在这里也大不一样,郑州的羊肉串往往是见肉不见串,你点几串,摊主给你烤几串,而这里不是,摊主不管你吃不吃,只管我行我素的低头烧烤,烤好了就码放一起,有的多达几层,那种视觉冲击勾不起你的馋虫才怪!当然了,由于游客多,他们压根就不愁卖不出去。



  此外,烧烤的品种也绝非内地城市可比,烤牛蛙、烤骆驼、烤鸽子、烤兔子、烤鸡、烤鹅、烤土豆、烤香蕉等,你能想到的食材或荤或素都能烤的让你垂涎欲滴!来吧,别的咱不敢吃,烤面筋总可以吧?一嘴下去,满口流香!这才叫爽!



  小吃街两边儿的餐馆里面,那才叫面的海洋,随便走进一家,也不管门头上的名字是啥,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面!面!面!但能把面食做到极致的,也只有山西了!拉面、扯面、biangbiang面、饸饹面、臊子面、糊汤面、油泼面、剔尖面、阳春面等等,只要大江南北有的面这里全有!不过,到了山西,真正的主角是刀削面!



  相传,刀削面发源于大同,大同是古代中国汉民族最北方的战争前线,自西汉以来,中原王朝经常与北方的草原游牧民族发生战争,为了杜绝先进的铁器流入敌手,同时防止边民造反,当地将领没收群众菜刀、弓箭等一切含金属的东西,只在开饭前才把刀具发给百姓,5到10家一把轮流做饭。为了减少排队用刀做饭的尴尬,有个聪明人发明了这种面食,他提前和好面,等不及刀具了就用木片削面下锅,刀削面由此而来,久而久之,竟成了风靡天下的一种美食。在山西,几乎每一个州郡,每一个村镇都少不了它,真可谓“无面不山西,无面不刀削”!刀削面的品种也极尽所能,汤的、捞的、炒的、炸的,咸的、甜的、酸的、辣的等各种形式在这条街上应有尽有!



  好了,光说不练等于白干,吃面!



   和太原差不多,朔州也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史,资料显示,春秋(前770-前476)以前,这里为少数民族北狄所居。战国时,归入赵国的版图。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朝名将蒙恬在此筑城,置马邑县,归雁门郡管辖。自此之后,朔州就一直归中原王朝管辖。由于它地处与草原民族的接壤之地,直到清朝之前,这里就成为历朝历代的边防军事重镇,到底发生过多少场战争,背后有过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恐怕一时很难说清楚。



  朔州在古代名望很高,燕云十六州它就占了仨(朔州、寰州、应州),唐朝后期,就连著名的大同也曾一度归它管辖,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但放到今天就不一样了,如果单提这个城市名字,估计多数人会一脸懵圈,甚至不会有多少人知道它在哪儿。不过,要说其辖区的应县木塔、右玉县杀虎口、仁怀县杨家将故事原发地金沙滩等,无论哪一个的知名度都盖过了朔州。但对我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就凭朔州这个名字,凭西汉李广、北宋杨业曾在这里为之奋战一生、并魂归于斯的地方,凭杀虎口这个著名古战场、“走西口”这个西口始发地,我都要走进朔州,探寻它的历史与沧桑。


  8月2号这一天,当郑州被闷热锁城之时,晋北高原却是处处清凉。根据规划,上午去晋祠,晋祠是晋水的发源地,山西的简称“晋”就由此而来。但由于晋祠景点正在大修之中,我的几个导航硬是没有导到前往晋祠的道路。也罢,为以后留个念想吧!



  计划中的下一站是雁门关,但在驱车赶往的途中就预感到了不妙:在从代县通往雁门关的路上,除了我们的车几乎见不到其他车辆,那种不安与心虚一下子就涌上了心头,就在距离雁门关景区不到10公里的地方,密密麻麻的隔离墩无情的挡在面前,一个看护公路的小伙子告诉我,前几天下大雨这条路冲断了,前方两公里处正在抢修之中!他还奇怪的问我:“你来之前就没做做功课?雁门关已经关闭一周了!”雁门关是我这趟之旅的重要景点,由它而起有多少场战争,牵扯到多少个风云人物,事关多少朝代更迭,我一直想亲临这个雄关古隘寻求答案,今天,虽近在咫尺却失之交臂!太遗憾了!



  时近中午,虽然有些不甘与无奈,但饥肠辘辘的我们也只有作罢,先到代县县城解决肚子问题吧!不过,顺带逛逛代州古城,看看闻名中外的代县鼓楼——边靖楼也算不虚此行!


  代州:一座楼承载着一个城的历史


  代县在古代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边塞要地,它的重要性源于附近20公里处的雁门关,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这里一直是各方争夺的焦点。汉代李广经常“出代郡、雁门”北击匈奴;魏晋、唐末、五代十国期间,这里是柔然、鲜卑、突厥、党项、回纥、契丹、女真等各个少数民族此消彼长的战争舞台,他们都想吃掉对方,拿下“雁、代”进入中原;到了宋朝,因燕云十六州的割让,这里成了宋和契丹的边疆,北宋名将潘美、杨业就在这里既抒写了同仇敌忾共击辽国的悲壮历史,又演绎了潘杨两家流传千年的爱恨情仇!代县,传奇太多!故事太多!怎不令人神往?


  代县比我想象的要好,原以为这里偏僻,经济落后,房屋破旧,街道狭窄。但我看到的却是一个马路宽敞、路灯别致、地面干净整洁、处处红花绿草的旅游小城。县城的中心是一个足有10层楼高的楼阁式建筑,城四周各有一个历经沧桑的城门楼,古城新貌的代县果真没有让我失望!不用多想,中间的高大建筑就是边靖楼了!

  远观边靖楼 ,就已被它的气势所折服,当你走进它时,它的古老沧桑、它的雄伟壮观以及它的独有的历史韵味让人只有一种感觉:震撼!很难想象,这个建筑已经在这个地方巍然屹立了600年!



  据导游讲,这个边靖楼最初是为北宋名将杨业及其属下的杨家将所建,相当于杨家祠堂,里面供奉的是杨业及其儿子、孙子等杨家将领,门头上的巨匾“声闻四达”、“威震三关”就是对杨业的褒扬,后毁于大火,明朝初年又重建此楼。虽然导游的话一向不太靠谱,但这次我有点信了!因为它的一层中央果然是一组人物雕塑,面向正门的是杨业,往后依次是杨延昭、杨文广,还有两个说不出名字,这就印证了导游的说法,不然,为啥一个城市的鼓楼会供奉一家祖孙几代?


  边靖楼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历史博物馆,每一层都有很多展板图片、文物实物,全方位介绍了代县的历史和曾在这里驻守的名将与官员。自然,这座楼的真实历史也跃然眼前!展板上的资料显示,边靖楼系明朝代州城的鼓楼,又称谅楼。初建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是由当时的将领唐胜宗、陆仲亨主持修建的。那时,明军刚刚平定了山西地区,元朝的残余势力还不断在这里策动变乱。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代州境内一些旧军吏策动了叛乱,明朝政府便把唐、陆二将派到此地平叛。他们平息叛乱之后,便修筑加固城池,在城里建起了楼台。因为当时的代县城还不是州城,所以这座楼台就起名为边靖楼,意思是守卫北边,使之安宁,实际也带有纪念这次平叛成功的意思。到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代县又恢复为州,这座边靖楼就成为州城的鼓楼了。当然,能从明朝初年到今天完好保存,也是很不容易的!至于是不是始建于北宋并在明朝重建,那就有待考证了!不过,里面供奉的依然是杨业父子。


                   杨延昭


  边靖楼是一个木制楼,由底座和楼体两部分组成,资料显示,光是底座就有13米之高,加上本身高达26米,这座建筑整体就已经39米高了,说它有10层楼高,一点也不为过!据说边靖楼是中国最大的木质鼓楼,比山海关靖边楼高15米,比嘉峪关城楼还高17米!



  边靖楼南北两侧上方各悬有巨匾一块,长达8米,宽3米,上书 “声闻四达”与“威镇三关”,这两匾,专家认定同为亚洲第一巨匾。




  上楼经过的售票处和旁侧的小门都是老建筑,历经几百年的风雨侵蚀,这些木制建筑的外漆几乎掉成了原色,就像一位百岁老人脸上的皱纹。小门之外就是足有十几米高的边靖楼的台基,而这个小门对我来说不亚于时光隧道之门,门外分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王朝,另外一个历史场景!5米宽的台阶从十几米外的高处像瀑布一样倾斜而下,巨大的地砖已经完全风化,每一块都斑斑驳驳,像是有意打磨一般,那种视觉的冲击力、那种历史的沧桑感一下子就扑面而来!这还是21世纪的今天吗?此时正值中午,楼上游客稀少,此情此景,我仿佛处身于古代战争的间歇:士兵们正在午饭?亦或是固守待援?这些台阶刚刚送走一个突出重围的马队?还是静待大批的步兵进入?




  怀着敬重之情,我小心翼翼踩着这些残破的城砖上楼,生怕惊动了砖下的英灵,可能,砖下有宋将潘美杨业的意气风发,有明将李如松、孙传庭的踌躇满志,也许还会有李自成、高宗敏的仓皇不安……



  上了台阶就是边靖楼的基座,它显得高大阔气,那种皇家风范,那种至尊之气,好像这个建筑根本不屑与代县这种级别的小城为伍似的!看吧,刻着皇帝大印的石碑就在那矗立着、地面的每一个地砖都刻着彰显地位的“官”字,边靖楼就是这么牛!



  进入楼内,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这座楼的古朴端庄,虽然没有雕梁画柱,没有艳丽色彩,但它的规整精巧,它的雄浑大气就有一种天然的“不怒自威”!边靖楼的一楼有十一二米高,纯木结构,粗大的柱子、横梁、檩条等犹如野味十足的战马横立眼前,虽然已经600多年,但依然坚硬、结实,木结构的交接之处不见一颗铁钉,而是利用斗拱、卯榫相连,直到今天仍看不出丝毫的破损。



  顺着木梯缓缓而上,眼见之处都是巨大的松木制品,可见当年官府为修建这个楼是如何的不惜血本!攀爬着边靖楼,抚摸着古老的楼梯,我们既愧疚又暗喜:太奢侈了吧!这可是600年的文物啊,我们居然踩着就上来了?也就是这个偏僻的代县,随便换个城市,这个“大宝贝”想进来看想都别想!参观过程中我们轻手轻脚,生怕有损坏!



  二楼是一个类似博物馆性质的所在,摆放着当地搜寻来的文物实物,墙上挂着和代县相关的历史和人物的图片,以及代县的历史沿革、著名景点介绍、特产等,在这里走一圈,你一定会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


                  近在咫尺的阿育王塔


  三楼是这座楼的最高点,很显然,在古代它的功能主要是瞭望。即便是今天,边靖楼依然是这个县城的第一高点,站在这里,北面是群山绵延,隐约可看到雁门关;向南看,一条现已几乎干涸的大河(目测,貌似没有水)横亘东西,这条河就是赫赫有名的滹沱河;俯视县城,远处的城门、城墙,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阿育王塔、文庙、山西省文保单位钟楼等景点清晰可见。叶剑英元帅曾登楼赋诗:“威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欲穷千里登临眺,紫塞滹沱固卧牛。”


                  远眺钟楼


  代州边靖楼被长城专家考定为长城第一楼,历来与应县木塔齐名,素有“代州鼓楼应州塔”之称。既然有这一说法,那么下一站,就是“应州塔”了!



  应县古称应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唐朝之前,这个地方叫金城,因南北各有两山:龙首山、雁门山相互对应,故唐朝以后改称应州。应县距离代县100多公里,在高速网密布的今天,1个小时就可抵达。和代县一样,应县因地下储存丰富的煤、铁、稀土、金银等矿产资源而显得富足,城市建设一点也不比中原地区的县城差。

  还没有进入县城,很远就看到一个高大的木质建筑鹤立鸡群于县城中央,闭着眼就能猜到: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的名气太大,随便一个网站搜索都能看到它的“芳容”,随意翻阅一本古建筑杂志都能目睹它的“靓影”,它和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斜塔”,而它本身的传奇又多之又多,叫它“神塔”,一点也不为过!

  尽管应县木塔早已印入我的脑海,但那只是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视资料,现实中的木塔还是震撼得我头晕目眩!何止是我,就算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在参观过应县木塔后也惊叹道,“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

  应县木塔南面有一条商业街,商户们销售的商品几乎都和这座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明信片、木塔模型、钥匙链、拼图、服装、各种饰品,甚至水杯、茶具,只要你想到的,这里都有,看似和别处的没有不同,但又真的不太一样,因为这里的物件几乎都印有应县木塔的标志,处于这样的环境,你不买一件似乎有点说不过去,来吧,我也来一件“应县木塔拼图”,回去看看能不能拼起来!



  近观木塔,愈发显得巍峨高耸,而塔身布满的各个牌匾更加凸显了它的与众不同!而当地的小贩说起这些牌匾、谈起木塔的故事又都像如数家珍,仿佛木塔是他们家里的物件似的!

  细细品味应县木塔,认真查看景点介绍,这才了解了这个建筑的前世今生!原来,这么厉害的应县木塔居然不是我们中原民族所建,而是契丹人的智慧结晶!

  谁都知道,塔是寺庙的附属物。资料显示,这个地方古代叫佛宫寺,木塔叫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应县木塔是中国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1961成为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应州是辽国萧太后的娘家,在她登上权力的顶峰后,命令一个姓田的和尚建造佛宫寺和释迦塔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瞭敌之用。



  我们也不知道田和尚为何方高人,更不知道这座塔的设计是他个人所为还是多少能工巧匠的集体智慧,但这座塔因他载入中国史册,成为世界建筑史的奇迹!从外观上看,塔身八角、五层、六檐,因为底层是重檐,但从内里看,从二层起,每层都有平座夹层,所以实际是九层。塔的高度67.31米,大约相当26层楼。整座木塔差不多用了一万立方米木料,有多大自己可以想象!更为奇特的是,释迦塔的设计,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不用钉不用铆,全塔共用斗拱54种,是我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或许,当年的契丹统治者萧太后以及木塔建造者田和尚恐怕谁都不会想到,他们的杰作如今已是绝版,成为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释迦塔建成后,它的精美绝伦不但让广大民众叹为观止,还征服了历代统治者及名人名家,他们挂匾题联,寓意深刻,笔力遒劲,为木塔增色不少。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给予南侵的鞑靼、瓦剌部以有力回击。回京途中,驻跸应州,挥笔书写了“峻极神工”四字;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鞑靼小王子掠应州,明总兵王勋迎战,被困于应州,明武宗率师援应,两军在应州血战六天,小王子败退,为了庆祝应州之捷,明武宗第二年再次来应州,登塔宴赏功臣,书写了“天下奇观”四字赞美木塔;塔内现存明、清及民国匾、联54块,对联也有上乘之作,如“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等。



  释迦塔建成至今已有近千年,其间历经地震雷劈、枪击炮轰,却至今屹立不倒,这其中确实有诸多未解之谜。元大德九年四月,距离木塔80公里的大同发生6.5级强烈地震;元顺帝时,应州大地震,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350年前明朝时,山西灵丘一带曾发生9级强震,房屋倒坍,而120公里之外的木塔丝毫无损;近代,邢台、唐山、大同一带的几次大地震,均波及应县,木塔曾大幅度摆动,风铃全部震响,但强震过后仍巍然屹立。



  据介绍,木塔的塔基由石料砌成,仅深入地下部分就达2米,总厚度更是超过6.4米,相当于3—4个人的身高。塔基的地上部分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八边形、下层为正方形,四面再各伸出月台,形成一个稳定的大十字结构,塔基表面预留若干柱础,用于承接木柱。

  32根木柱分为3圈,被放置在柱础之上,形成了一张八角形的柱网,柱子最高可达9米。柱与柱之间再通过“枋”“梁”横向互连,从建筑正上方俯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筒体”,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柱网外围还砌以2米厚的土墙,土墙将木柱紧紧包裹,使之更加坚固。

  应县木塔共使用斗栱54种、480朵,为中国现存古建筑之最。斗栱由多个小型木块铺叠而成,可以承上启下,连接各层柱、梁、枋,也可以悬挑屋檐。当大风、地震来临时,斗栱就像一个可松可紧的弹簧,可以吸收动能,保护主体结构不受侵害。



  此外,应县木塔的每一层都有由支撑木构成的环状结构,该结构被屋檐遮挡,从外部无法看出,形成暗层。4个暗层有如4道金箍,可以有效约束塔身,防止位移变形。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结构才使得应县木塔扛住了地震的巨大冲击。

  全球“绝版”的应县木塔传奇太多,秘密太多,尽管不是汉人所建,但契丹人不一样是中华儿女吗?不论谁建的,这座千年古建筑属于全人类,属于地球人!让喜欢它的人对它顶礼膜拜吧!


                   过应州

                  元好问(金)

             平野风埃接戍楼,边城三月似穷秋。

             人家土屋才容膝,驿路旃车不断头。

            随俗未甘尝马湩,敌寒直欲御羊裘。
            十年紫禁烟花绕,此日云山是应州。


(待续)

2019-09-19发布 阅读量1.9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文章
  • 问答
5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2020年十月太原自驾代县白人岩、边靖楼、赵杲观、忻州古城一日游
10月3日,躲开小长假的首尾,不到8点,迎着朝阳出发。

M653340104.5千2

晋陕行(十二)登上雁门关

L行色匆匆4.6千15

山西自驾游记(2019年7月)--盂县代县应县大同篇
2019年7月,自驾游,从河北石家庄进入山西境内,游玩了6天。游玩了娘子关、藏山、代

轩尼诗@19638.0千14

冬日周末小冲动--自驾老牛湾雁门关说走就走
某个周四下班时分,小伙伴们突然觉得年关近,任未动,是时候浪一圈了……经一番商讨,抒己见、表态度、不墨

小伙真帅wd7.1千11

北岳凤临看大同,一路险弯雁门关
D1 2019.10.9 天津---大同

ninely5.9千17

平遥古城、雁门关、木塔,2天1夜观今鉴古之旅
写在前面山西 ,对于我来说,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很陌生的地方,几乎走完了祖国的大 江南

CQ蓝田玉烟28.2万9

【最山西忆往昔】追寻晋文明遗产之旅
【前言】说到 山西 ,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是煤、是土豪?是醋,是面条?是污染、是柴

游走旅行的摄影人8.8万9

晋在眼中|雁门关、平遥古城、应县木塔国庆十一打卡地
时隔四年再见山西山西好风光,我对被誉为“中华第一关”的雁门关更是向往已久。这次和朋友

窝窝volia3.9万9

国庆长假,游山西平遥古城 登雁门关长城
兜兜转转, 中国 也算是大致玩了个遍,三晋故地每次来去都太匆匆,雄踞天下九塞之首的“

小墨视界2.9万9

请收下这份山西短途派攻略,吃、住、行、玩都包了
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任何史诗级的形容词,用在长城身上都不为过。长城对

行摄人生路6.9千9

战云已远,雄关犹在,你所不知道“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任何史诗级的形容词,用在长城身上都不为过。长城对

行摄人生路5.0千9

翻阅山西千百年来的传奇,昭君出塞雁门关,平遥古城烟火人家
行程:两天出发地:石家庄——平遥古城出行物品推荐:  此时的山西虽然不比夏日炎炎,但

凤凰看世界6.9千9

中华第一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绵延起伏雁门关,将士巡逻中,给游人以错觉,仿似当年古战场,亦是亲眼目睹。

凤凰看世界9.5千9

秋色山西,寻觅遗落了三千年的雁门关往事
秋意渐浓的季节,再次来到山西,寻觅古老岁月里山西的古建遗迹,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发展史,

雁行江湖6.0千9

一座雁门关 半部华夏史|打卡杨家将杀敌、王昭君出塞的山西最美古长城
一座雁门关 半部华夏史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

窝窝volia3.6万11

晋冀新晋5A景区打卡游
趁女儿还不太忙,赶紧确定了一周的出游时间。考虑到这个季节南方气候还是不稳

想歌7.0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