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
转山
普兰

转山

出发时间

6

行程天数

2

人均花费

1.0千

和谁出行

和朋友

2017年的阿里之旅,转山被绝对的列为此行的必修课。而那次转山最终成为了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重要篇章,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如果再有人问我:转山,我行吗?我会回答:“你一定行。”

转冈仁波齐神山是佛教徒、印度教徒、苯教徒还有印度耆那教徒的毕生所求,据说朝圣者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我们转山,不为修功积德,只为遇见,遇见神山的召唤;遇见信仰的力量;遇见生命的神奇,遇见另一个自己;遇见一切可能的未知;出发前,藏民为我们每人献上一条吉祥的哈达,祝我们圆满成功。


D1:塔钦-2KM-双腿佛塔-3KM-色雄-6KM-曲古寺-11KM-止热寺22KM 8小时】

2017.06.15日上午9:00时整,我们从普兰县巴嘎乡的塔尔钦出发,向着神山迈出了第一步。两个领队马特打头,小凡收尾。临行前我们很主动的与小凡拉近了距离,根据自己在队伍中的实力,很客观的确定了作为收尾的必然性,安然的享受和慢慢的体会转山的全过程。


我们按照下图的路线,两天转完全程。

中國骨灰級自虐式徒步線路——岡仁波齊轉山,全程大约56公里,最高海拔5640米,我在那条神圣的路上迈开了坚定的脚步。

沿途上玛尼堆随处可见,玛尼石上都刻有佛经真言。所谓玛尼石是刻有藏经文的石头. 经文可长可短. 最简单的恐怕就是刻上六字真言-唵(ong)嘛(ma)呢(ni)叭(bei)咩(mie)吽(hòng),以敬拜神灵。

途经第一个经幡广场,那里的小鸟毫不避讳我们的来访,直直的仰头看着我们。


在经幡广场,我们与藏族向导留个合影。两个藏族小伙子是我们这一路的保护神。

第一天转山的起点处海拔4700米,全程22公里,前部分山路比较平缓,风景也比较优美,常能遇到牦牛群和马帮,还有牧人和朝圣者,那些灵动的生命与天地山谷构成了一道道壮丽的风景。


两个小时之后,走到了被称为“冈底斯神山之门”的两腿佛塔。佛塔下的一个门形通道,据说只有无罪的人才能从它的两腿之间穿过、并得到神的眷顾,有罪的人是穿不过佛塔的。对亲临此地的人,这传说堪称精神上的一种慰藉,我们都一低头便钻过了佛塔,非常顺利。

虔诚的藏民磕等身长头转山一圈大概要十五天至二十天,在转山路上气儿都喘不匀的我们看到五体投地的朝拜者,只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路牌上标注的曲古贡巴应该是因山腰间的曲古寺而得名。这里也是我们的第一个补给站。此时已是中午11:45时,在此地稍作休息,一壶酥油茶,一碗泡面,然后继续前行。

耐寒委陵菜生于海拔2200-4800米谷坡草地、岩石缝中、河谷阶地及沼泽边。

垫状点地梅生于海拔3500-5000米砾石山坡、河谷阶地和平缓的山顶。


在海拔接近5000米的地方,低温干旱贫瘠乏氧,我们连呼吸都觉艰难,却能看到有鲜花盛开,感慨于造物主的神奇,钦佩与生命力的顽强。

蜿蜒的拉曲河在山野旷谷中淙淙流过,似一支欢快跳动的乐符敲击着大地,回响在山谷。

百米高的山崖间有汩汩山泉奔流而下汇入拉曲河,据说那山泉可是优质的饮用水。

一路海拔在逐渐攀升,当海拔超过了5000米时,拉曲河的表面呈现了冰封状态。

路牌指示向左过桥到达直热普贡巴,也就是两天转山计划中的第一天的目的地止热寺,也叫哲日普寺

行走中,一只土拨鼠跃入了我的视线。土拨鼠学名旱獭,栖息于海拔2500——5200米之间的高山草甸草原,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它是高山草原的代表动物,由于天敌的种类较多,所以它的性情极为机警,视觉、听觉都很敏锐。

喜马拉雅旱獭又是鼠疫和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的主要宿主和传播者。

愈接近止热寺,冈仁波齐被群山遮蔽的山体逐渐的展露出来。看得见神山的地方,必是经幡飞扬。


止热寺位于拉曲河北岸的山脚,正对神山的北壁,是由竹巴噶举派有名的大师古仓巴创建。寺庙外面的一排房子是寺庙旅馆,一般来说藏民转山者喜欢居住于此,而大多数外地转山者则会选择住在拉曲河南岸靠近冈仁波齐北璧的“希夏邦马宾馆”和帐篷、简易板房旅馆。原因很简单,去止热寺“宾馆”住要多走近2km的路,下到河底再爬上山坡,在如此海拔多行二千米,那也是对体能的一个极大考验啊!我们不畏艰辛,选择了入住止热寺,品一餐佛家的斋饭,受一次佛门的香薰,不能说洗尽铅华,但至少此刻心无杂念。

止热寺,又称“哲日普寺”,海拔高度为5210m。在这样的一个荒野,对着冈仁波齐的北壁建造这样一个寺庙自然有它神奇的传说。 据传,当年古仓巴大师为了探寻神山转山道来到此地,一头野母牦牛突然出现在他的跟前,把大师吓了一大跳。定下神来的他忽然领悟到此野母牦牛是狮面空行母的化身,前来领路。于是大师跟着这头体态硕大的野母牦牛朝东而行。当它们来到一个山洞的磐石,牦牛忽然无影无踪了。古仓巴大师迷惑不解、四处探寻,最终在洞顶巨石上发现了野母牦牛隐没的痕迹,故而此洞称为“止热”——“止热”,藏语的意思就是野牦牛隐没消失之处的意思。后来,竹巴噶举派著名大师顿珠彤美以此洞为中心,建筑了寺庙,止热寺从此而扬名,并从未间断过竹巴噶举派的传承。寺内至今还供奉古仓巴大师像、众多的佛像、经籍、佛塔及四壁吉祥怙主的殿堂。

第一天的行程终止于止热寺。从上午9:00至下午17:00时,从海拔4700米至海拔5210米,8个小时的艰苦跋涉,行程22KM,为的是转山、面山、见山,而此刻,站在止热寺宾馆门前,面对着神山,内心却没有波澜壮阔,反而却平静如水。


一路上我看到的所有的生命都是靠着自身的顽强战胜严酷的自然环境而生生不息,所有生命的存在都值得被尊敬。此时我多少领悟了一点佛家的旨意。参佛拜佛不如悟佛。

第一天转山全体队员都在晚6点之前到达止热寺,第二天将是更为艰苦的一天。由于体能的差异,不能坚持转山的有三种选择:1、提前预约救援车原路返回(22KM车费500元);2、选择骑马翻越卓玛拉山口(6KM/600元),然后自行下山(6KM),再徒步22KM至塔尔钦;3、选择骑马翻越卓玛拉山口(6KM/600元),然后自行下山(6KM),再坐救援车返回(22KM车费600元);


D2:止热寺-3KM-天葬台-3KM-卓玛拉山口-6KM-门曲河边-10KM-露营点-2KM-祖楚寺-6KM-出口收费处-4KM-塔钦【34KM 16小时】;

由于连日来的高海拔、高强度行程,转山前就有两名队友没能参加,昨晚又有两名队友因高反强烈而不能继续了。今天的行程路途长,难度大,为了确保其余队员都能顺利的完成转山,领队提出凌晨5点钟出发。当我们头顶头灯迈出止热寺大门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室外风雪交加,漆黑一片,棱棱霜气,簌簌风威。这是队友用手机打光拍下的画面。


天地间一片苍茫,黑暗中夹杂着风雪,氧气稀薄,地上没有路,我们紧紧跟随着领队深一脚浅一脚摸索着艰难前行。7:14分天刚蒙蒙亮,山体露出了轮廓,雪也停了,我举起手机拍下了今天的第一张照片。


在天还没有完全亮之前,队友们一直步调一致,紧密协作。

天色朦胧云雾弥漫中我们的精力都过分集中在脚下的路上,天葬台那个神秘的轮回之地竟然被错过了,也没有留下什么衣物服饰之类。

虽然山坡上遍布碎石和积雪,行走异常艰辛,但是没有人掉队。


此时比观风景更重要的是全心的体会行走在路上的过程。

那山、那石、那风、那雪、那路,还有行走在路上的人,无一不衬托着天地之间的悲壮和苍凉。


路上时常就会遇到临界状态的冰凝结在石头与石缝之间的路段,一脚踩上去,石面奇滑还不稳固,只能一步步试探前行,使得速度更加缓慢,行进更为艰难。

这样的攀山路段有六公里之长,海拔直线上升400米,每前进一步,都是对身体极限的一个考验。郭大哥直接跪了。

大哥,您是想五体投地、匍匐前行、等身丈量转山之路吗?那个难度有点大,劝您还是起来吧。

九点多,乌云终于散去,阳光照射在山坡上,送来一点暖意,也带来一片希望。

这空静的旷野,缓慢的步履,我们就这样前前后后地走着,用自己的脚步一步步丈量这神圣的大地。一米一米,路在脚下延伸向远方。


九点半,我们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站在了全程的制高点:卓玛拉山口。

卓玛拉山口也称”度母山口”,山口上一大片五颜六色的经幡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同行的队友献上哈达,系上经幡,以最文雅、最经典的方式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

在世界最高海拔的垭口留下了我们的脚印和身影,手机显示海拔为5618米,而山口标识为5641米。又一次刷新了人生的最高海拔。

人,永远都不会因为你站在高海拔上而显得高大,真正高大的应该是人的思想和灵魂。此刻的我觉得自己就像苍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时时都可能随风飘去。


山口下方的牦古错(传说失空行母的浴池)因富含矿物质,天气晴好温度适宜时呈碧绿色,昨夜一场大雪,地面上只看见一个玉盘状的凹面,不见水色,但还是完整清晰的展现出一个椭圆形的玉盆。

接下来的一段3公里下山路,丝毫不比上山轻松,70度的陡坡,漫坡的碎石,不知哪里是路,细碎松散的沙石和石灰使落脚处找不到支点,以打滑梯的姿势缓步下行,幸好有登山杖作为支点才熬过了这段艰难的下坡路。


回头望去,正后方的高坡就是刚刚的下山路,说它70度陡坡不为过吧?

从早晨5点到现在粒米未进,一路上攀山越岭,更加上昨晚因好奇品尝了止热寺的贡果而腹泻不止,这会儿已是饥肠辘辘体弱筛糠了,此时最盼望的就是中间补给站。

藏族向导说还有2公里(不止二公里),转过湾儿就到补给站了。就像是汪洋中见到了灯塔、黑暗中盼到了曙光一样,重振精神踏步前行。转过一道弯没有看到补给站,再转过一道弯仍然没有看到补给站,2公里的路就这样无穷无尽折磨着饥肠辘辘、精疲力尽的我们。

在希望之火在意识中还剩最后一息就要被熄灭的时候,那个豆腐块一样的帐篷出现在视野中,绝处逢生的感觉。用尽最后的力气到补给点已是中午十二多点了,我们的先遣部队已经水足饭饱整装待发了。一碗面被半开的水泡得半软不硬的,勉强的咽下半碗,喝上两杯甜茶,休息一下还得继续前行,开弓哪有回头箭啊?离终点还有22公里呢,加油!

从补给点出发,相比爬攀卓玛拉山口的艰难以及下山路的陡峭,此时路途已经是轻松很多了,沿着宗曲河谷的道路很平坦,走起来无波无折亦是无止无休。


单调的路上,骑着牦牛的、磕着长头的,骑马的、徒步的、有信仰也好,无信仰也罢,你、我、他,碰面都会相视一笑,友好的互道一声“扎西德勒”……漫长的转山路被这样一些多元化的因素串联在一起,渐渐变得温馨起来……



然而,再多的同行者,再友善的招呼也无法替代自己这一步一步的前行,孤独有时就像春风中的野草一样开始滋生蔓延。渐渐地,身边那延绵的山峰不再成为眼中的风景,开始羡慕骑牛骑马的,敬佩匍匐磕头的,忽而又嫉妒起空中的飞鸟,草丛中的飞蛾,甚至是牛粪上的苍蝇,恨不能自己也生出一双翅膀来。

藏民们相信万物有灵,如果有人要对和藏民们一起共存的生灵们加以残害,他就是违背了祖先信仰的罪人。那远远的朝圣的队伍,双手扬起落下,身体此起彼伏,寂静的山野中,回响着扣击大地的声音。于是想起那首古老的藏族民歌:黑色的大地是我用身体量过来的,白色的云彩是我用手指数过来的,陡峭的山崖我像爬梯子一样攀上,平坦的草原我像读经书一样掀过……



长途跋涉中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路途分割设置成几段,每一段的终点都成为即将实现的目标,这样每迈进一步都有个盼头。在希望与绝望之间,总会有那么一个支撑点,尊追普寺就是。尊追普寺的对面有一圈的简易房舍作为食宿补给点,选择三天转山的多就此居住。


到了尊追普寺离终点又近了一步,只剩最后的12公里了。走过了3/4的路程之后,人已经成为强弩之末了,尊追普寺的出现,无异于一颗救命的稻草。走进寺庙对面的藏民茶馆,一屁股坐下去就再也不想站起来,真希望这里就是终点。连那么可爱的小朋友出现在眼前,都没能唤出我的爱心,不是没有爱,实在是精疲力尽爱莫能助啊!休息了半个小时,喝了杯甜茶,咬牙起身继续前行。


变色锦鸡儿:矮灌木,高20-80厘米。树皮褐色或深褐色常有条棱,枝叶硬化成针刺。花冠黄色,花萼小型,生于海拔4500-4800米的砾石山坡、石砾河滩。大量的变色锦鸡儿灌木丛的出现,说明我们已经在海拔4800米以下了,绿色植物似乎也给疲惫的心灵带来了一丝的安慰。


离开尊追普寺,又开始了起伏的坡路,路也变得狭窄,大都沿着悬崖边走,有点峡谷风光的味道,河岸边的山石层层叠叠略有些色彩,偶有磕长头的藏民在路边小憩,也有坡路下的溪谷中牦牛在悠然嬉水,就这样一直走,过了一弯又一弯,爬了一坡又一坡,每转过一个山弯,就看见前面蜿蜒的山路延伸成为一道细线,然后消失在下一个弯道处,无止无休。

最后这段12公里的路程是整个转山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就好像前路没有尽头,什么坚持啊、什么领悟啊、什么净化啊、什么刷新啊,统统都从脑海中烟消云散,心灵不用洗涤已经变得干干净净、空空如也。此刻唯有机械迈步,继续前行。

本来以为只剩下12公里了,以为一鼓作气成功在望了,可是那一个个山坡,一道道弯路没有止境,直接击碎了心中所有的梦幻。摆在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走下去,要么倒下去。什么叫绝望?什么叫崩溃?这些词汇此刻需要我们用生命最大的衰耗去承受。


每一个走在路上的人都如同一只孤独的蝼蚁在踽踽独行,每一个飘忽的灵魂都在守望着终点的那道最后的出口。剩下的一段路,眼睛里不再有风景,两条腿在麻木的、机械的前行。终于看到了村庄,手机有了信号,这时领队马特发来了信息,“还有多远?我在出口处接你们”。此时是18:48分。

当得知还有四公里,马特在出口接驾的消息时,无异于注射了一针强心剂,马特二字成了心中最后的动力,心里默念着马-特、马-特,两条灌了铅的腿有节奏的向前机械的摆动着,就这样在心里默念了一万多遍马特后,马特和坦途同时出现在眼前的出口处,此时是21:00点整。一个深情热烈的拥抱化解了途中所有的艰辛和疲劳。成功的喜悦拥挤在胸口,凝结在喉咙。若问此时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答:“睡觉”。

回到宾馆,极度的疲劳已顾不得品味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了,睡觉才是硬道理。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的七点钟,睁开眼睛的一刹那,泪水止不住的夺眶而出。那是战胜了绝望经历了崩溃后的喜悦,是实现目标后成功的幸福!最高海拔5640米我攀越了,平均海拔5000+米的34公里我走过了,以5万8千步的记录当之无愧的在微信朋友圈霸了屏。

转山,我并没有为了净化灵魂和思考人生,可是那个结果在转山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产生了,当人绝望到几近崩溃时,内心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任何的杂念和欲望,只为那一个目标而竭尽全力。所以,只要心无旁骛,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目标都有可能被实现的,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绝无成功。当你站在那个生命禁区苟延残喘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生命都是值得被尊敬的,这个星球本就是一切生命的共同体,我们都应该爱护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朝圣路上,我们是用脚步丈量,而藏民是用身体丈量,历尽千辛万苦的我们都会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我开始尊重并崇拜藏民族的信仰。

旅行的意义是什么?行走世界屋脊,难免要触及这个高端的话题。旅程结束了,我才幡然醒悟,旅行之于我,不是攀过了多高的山,走过了多远的路,看到了多美的风景,而是在那个过程中历练和成长。成熟是相对的,而成长是绝对的,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无法拒绝成长。在恶劣环境中我学会了忍耐;在疲惫绝望中我学会了坚强;在生命灵动中我学会了珍爱;在雷霆风雨中我学会了欣赏。碧水教会了我沉静,高山教会了我仰望;叩拜大地的身影让我明白了虔诚,迎风飞舞的经幡让我懂得了信仰。清澈的眼神让我看到了圣洁,纯净的笑容那是生活的希望。在旅行中身心得到愉悦,眼界变得宽广。走着走着,又重新认识了自己,找回了初心的方向。行万里路,只为遇到另一个崭新的自己。


2019-08-22发布 阅读量4.1千

热门推荐

  • 重点推荐
  • 目的地
  • 景点
  • 美食
  • 购物
  • 地标
  • 行程
  • 文章
  • 问答
  • 玩法
32
17
10

推荐阅读

全部
亲子
和父母
和朋友
一个人
夫妻
情侣
环游西藏阿里南线,你必须知道的事!附阿里地区线路住宿
都说西藏往西,才是真正的西藏,往西就是“藏西秘境,天山阿里”。阿里是“万山之祖”、“

小张游记12.2万11

西藏往西,与神耳语。阿里,一生必去一次【冈仁波齐转山】!
青藏高原的 阿里 ,凝聚了时光了力量,更见证了自然的奇迹。

_CFT01****82411167.3千23

阿里通往人间天堂的大门--2019年一路向西,秋色无疆
西藏阿里位于中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西部,初世纪古象雄王国所在地。阿里是喜马拉雅山脉

老顽童-阿敏一哥6.3千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