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携程App,查看高清大图
寿县
寿县古城
最后的楚都,探幽千年寿春古城
寿县坐落于安徽省中部,是一座千年古城。寿县古称寿州,寿阳,寿春,是春秋时期楚国都城的最后之地,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寿县也是秦汉以来千百年间的郡,州,道,府驻地,见证了著名的淝水之战。寿县古城墙是七大古城墙中唯一保存较完好的一座宋代城墙,是寿州永不磨灭的风景。在最新的安徽行政区划变更中,寿县从六安市划归淮南市,无疑给淮南旅游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淮南坐车前往寿县约四十分钟。这里是寿县古城与新城的交界处-春申广场,从名字就能看出,是纪念楚国的春申君所修建的。
在广场边看到了一张寿县古城的地图,和古代城池的一般布局一样,古城呈现四方布局,东西,南北两条干道,在城墙上设四个城门:北门靖淮,南门通淝,西门定湖,东门宾阳。城墙外环绕护城河-淝水。据光绪《寿州志》记载,今寿县城墙重建于北宋熙宁年间,明清时曾多次修因,迄今完好。寿县古城的城墙比山西平遥古城的还要早100多年。
春申广场紧邻的就是寿县古城的南门-通淝门,也是四座城门中最大最雄伟的一座。南门取名通淝门的原因,是因为南门的护城河与淝水通,象征舟楫往来,商贸繁荣,宾朋四海,故取名“通淝”。穿门而过的南大街将寿县古城与新城连接起来。下面,我就沿着这条南大街,带大家去感受下这座千年古城的风采。
进入南城门,在原南城门瓮城东墙的位置能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一个行刺状的石人,这就是著名的寿州内八景之一“门里人”。 所谓的门里人,讲述的就是春申君遇害的故事。相传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就是在南门的瓮城里死于门里人之手的。
寿州城内的巷子很多,数不胜数。每条巷子的名字都有它的来历,来到离南门不远的留犊祠巷,巷子仍保留了石板路古建筑的风貌。巷名的由来,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东汉末年有个叫时苗的人为寿春县令。他上任时,带一辆黄牛车拉载行装。“居官岁余,牛生一犊”,至离任时,他坚持把小牛犊留下,别人劝他带走,他说:“犊为淮南所生有也”,于是“留犊而去”,此巷由此得名。
寿县古城也就是寿县老城,目前仍有大量市民在这里生活。寿县古城不大,从留犊祠巷返回南大街,往北走二十分钟就到了东西大街与南北大街的交汇处十字街了,这里称得上是寿县老城的中心,也称得上是寿县古城内唯一繁华的地方。爬上楼俯瞰一下十字街,可以看到作为还在生活的古城,寿县老城里的路不宽,也就两车道,所以寿县古城的车不多。加之古城道路为方格路,去哪都很方便,所以市民们多数选择步行。
从南大街往北走,除了十字街,一路都是古建筑,感觉在寿县,什么都可以是文物。过十字街后东侧能看到一座风格奇怪的建筑,建筑本体是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而屋顶上却立着一座十字架,没错,它就是寿县的天主教堂。位于寿县古城内东街上的天主教堂。始建于1924年,它也是中共寿县一大的会址。
寿县天主教堂对面还有一楼门,过去一看,牌子上写的是古寿州署。时过境迁,楼门周围新建的高楼也已拔地而起,只留下古楼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不过看到楼门上的小楼挂着的牌子,现在似乎作为寿县本地的一个旅游推广办公室使用了。
沿着北大街走,整个寿县老县城保留了很好的原始风貌,古城内没有多少高楼,有的只是各种上了历史的老街,民居,多数为图中的砖房结构,路过一家大户人家,砖房木门配上鲜红的手写对联,深深吸引着我,这才是古城应有的历史味,随处都有,扑面而来。
在街边看到很多卖大救驾的店铺。大救驾是寿县的特色名点,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源于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奉诏攻打寿州,久攻不克,积劳成疾,食这种糕点,恢复了健康。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赐名“大救驾”。大救驾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有肉松,果脯等口味。
从南大街一路北上,过了十字街后往东走,便来到了寿县报恩禅寺。寿县的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也叫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始建于唐代。传说为唐玄奘奉敕建造。报恩寺没有门票,香火依然旺盛,在寺庙门口可以买到祈福红丝带,向寺庙内的两棵千年古树祈福。
报恩禅寺大门对面有一道白墙,白墙上写的大致意思是报恩禅寺的历史悠久。其中有一点吸引了我,那就是在寿县博物馆修好之前,报恩禅寺是作为寿县博物馆的存在,这里也是当时安徽省第一家也是最大的博物馆,可见寿县的文物资源相当丰富,怪不得有“地下博物馆”的美称。
史书记载报恩禅寺,其规模“前有浮图高数丈,中为殿,殿后为阁,左右为廊,为法堂,为丈室,为钟鼓楼”。清朝时火毁后重建,坐北向南,形成三进重院。从大门进入报恩禅寺,便能看到一口大钟悬挂在外墙上,千百年来,有多少香客来这里求福祈愿,只为听从这静心的钟声。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进入殿门,正中摆放着半人高的铜香炉,你别小看它,寿州人都知道这叫“城里城”,亦为寿州内八景中之一景。大殿门两旁墙上嵌着大书法家赵盂倾所书的“南无释迎牟尼佛”七个大字和以此七字所做的石刻。整座寺庙的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从大雄宝殿往后,便来到了寺庙的中院,这里环境清幽,繁花似锦,时不时还能看到庙里的修行者。耳边偶尔传来一段诵经声,木鱼声,敲钟声,感觉时间在这里慢了下来,心灵都得以平静,这可能就是信仰的力量吧,他能让你放下心中所想,只为感受自身所在。
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古树遮天蔽日,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千百多年来,两棵古树默默见证着寿州城的变迁。并且,至今还在散发出勃勃生机,寿县人早已将这两棵古树视为神民的象征,我也献上红丝带,祈求树神保佑。
参观完报恩禅寺,来到寺庙外,穿进小巷子,一路向北,不多时就来到了寿县古城的北城墙。从古城的内环路爬上一个小土坡,就能到达城墙上。漫步在这中国最古老的城墙上,看着城墙外的淝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些成语典故浮现在我的眼前,真没想到,我现在就漫步在这些事件的发生地上。
沿着北城墙一路向西,就能来到寿县古城的北城门-靖淮门了。说起北门名字的由来,史书记载如下:北门唤“靖淮”,面临淮河,水患不断,常忧人意,取其名希望淮河平静安靖。登靖淮门是要门票的,20一位,里面可以看到墙外淝水的美景和城墙内的瓮城。这里还设置了很多成语典故,基本都出自于淮南寿县一带,除了之前所说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以外,还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等。
看着北城门的瓮城,最让人惊奇的是寿县城墙的防洪功能。寿县发生过无数次的洪水,但该城一直都为未被淹没。这得益于古城墙设计的精妙之处:古城的排水系统中月坝和瓮城门和城墙门错开。当城外洪水高于涵洞出水口高度时,月坝内水位跟着升高而不倒灌入城,使古城幸免于难。无疑让人想起靖淮的本意,筑一道城墙,护一座城池。
沿着瓮城走一圈,在城楼的位置立了一块碑-淝水古战场。无不让人想起那场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从那以后,这场战争就是以少胜多的代名词了。
靠在城墙上,看着外面这条不宽的小河,现在如此平静,谁又能想到历史上它曾见证如此多的战乱。淝水之战后,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定,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这一片土地也迎来了短暂的平息。
从靖淮门上下来,想要去城墙外的淝水公园,就得穿过北城门的瓮城。在城门涵洞里拍一张靖淮门,在阳光的照射下,特别壮观。城门涵洞里还能看到那些古老的制动机构,在当今危机时刻,他们也是能抵挡来自外界的威胁,这在九十年代的洪水中就有体现。1991年,寿县突发百年一遇的大洪水,在前后围困的50天里,寿县县城内安然无恙,真是佩服古人的智慧。
穿过北城瓮城,来到城门外的淝水公园。公园不大,就从城墙到河边的小山坡。但是这里和古城内截然不同,城墙外的空间更为宽阔,所以,高速公路在城墙外绕城而过,城外汽车也多了起来,高楼也多了。老实说,这感觉就像是穿越了,从古代到现今,就只隔了一道城墙的距离。
时间不早了,肚子也饿了,开始在寿县里寻找美食。网上说寿县的老字号都集中在西大街,从北门进去古城继续往西南走,来到了西大街,果然众多老字号的地方就有众多的文物。这不,远远就看到了一座三层楼的塔。过来看看。这座塔名叫魁星楼,现在是寿县的活动中心和寿县图书馆。
紧邻魁星楼,就是寿县的孔庙。寿县孔庙,元代始建。自元泰定元年至清光绪六年先后维修、扩建42次,形成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建筑体系,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孔庙免费参观,所以不少市民坐在孔庙外的广场上看书读报,练乐器吊嗓子,好一派古城悠闲的生活气息。
寿县孔庙内供奉有一座孔夫子像,上有一匾写着万世师表。在全国多地都建有孔庙,从曲阜的孔庙到南京的夫子庙,到四川德阳的文庙等等,都是为了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这在文风盛行的寿县也是同样,正是由于文风的传承,才造就了今天的“成语之城”,才造就了今天的“中国书法之乡”。
孔庙对面临西大街的就是泮宫、快睹、仰高三坊系牌楼式栅门。该门三开间,深一间,保留脊柱,中置栅栏门一道。此栅门一设立,便把孔庙广场和嘈杂繁华的西大街隔开,形成闹市区里的一块净地,这也为市民们在本来紧凑的寿县老城里打造了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
魁星楼对面就是寿县博物馆,这里是来寿县必去的地方。里面陈列着不少文物,著作,和一些经典的典故的史料记载。若你对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则一定知道“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的典故,而这些都发生在寿县。作为曾经的楚国都城,寿州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不仅留下了灿烂的文化,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铁血沙场的战争故事。
作为安徽省最早的博物馆,寿县博物馆以收藏寿县境内出土的历史文物为主,馆藏了许多战国时期楚文化体系的文物,馆藏量仅次于安徽省博,尤其是青铜器和楚金币的收藏是馆藏文物一大特色。因为寿县境内发掘多处墓葬,所以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下面我就带大家去寿县博物馆内探宝去。
来到寿县博物馆的展厅内,已经被各色宝物闪瞎了双眼,宝物数量之多,品种之齐全,实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参观。这里的文物都是在寿县古城内或者附近发现的,由于寿县作为楚国的最后都城,这里有很多“风光大葬”,所以大多数文物都是陪葬品,不过寿县古城内仍有大面积的古宅,古巷保存着,说不定在你的脚下,就有别样天地。
这里陈列着一把古短剑。寿县古时是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少不了各色文武将领。虽然现在看到这把古剑锈迹斑斑,但是依然能从剑锋中感受到以前它的锋利。不知道在遥远的古代,它和它的所有者之间有着怎样的羁绊,在它的剑锋下又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战事。
博物馆最令人不忍移目的是中国最早的金币--战国时期的金币“郢爰”,目前以寿县出土最多。在寿县有如此大量的楚金币,可见是与当时这里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分不开的。作为曾经楚国的都城,至今行走在寿县街头仍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在寿县县城大街上,见到最多的便是古玩字画玉器店,据说合肥做古玩生意的商人也大多是寿县人。
寿县博物馆真的是珍品繁多,这里展示的是《淮南子》(清 光绪二年版)。《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境内的八公山,召集麾下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属杂家作品。《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著名的塞翁失马哲学出自于此,闻名古今。
从寿县博物馆出来,终于到了西大街上的老字号饭店,聚红盛了。门口迎客的大叔热情的打着招呼,“客馆,里面请,两位上座~”恍惚间感觉我真的回到了古代,哈哈。聚红盛无论从装修,服务,还是菜品的考究上,都能看出是一家很有历史底蕴的饭店,果不其然,聚红盛是由国家商务部认证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其创始人是前光绪帝师,京师大学堂创始人孙家鼐创立于1875年的民族品牌。至今已逾140余年的历史。
店内的装修风格也很棒,屋顶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灯笼,每个灯笼上写的都是一道菜名。整个一楼大堂中间就是厨房区域,四周是用餐雅座,吃饭的同时就能看到很多传统技艺,比如豆制品的制作,寿县是豆腐发源地,在这里,你能领略到精彩的刘安点丹等表演,精彩又美味。
在寿县古城内走了一天,终于等到好吃的美食啦。古城内的饭店当然卖的是徽派土菜了,来豆腐之乡,怎么能不点豆制品,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鲜豆皮,这里的豆皮都是现制作而成,特别好吃,而且很薄。萝卜饼和韭菜饼也很好吃,蒿根土菜也很有古城风味。再来上一份淮南牛肉汤,得,齐活了,一餐吃齐淮南寿县两大特色菜,棒!
吃过晚饭,从聚红盛出来,原路返回来到靖淮门,也早已是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洒在古城墙上,很有感觉。在城墙上走一走,看看这座千年古城,感悟着今天一天的所见所闻,曾经都城的辉煌,曾经战乱的变迁,寿县古城在历经数年的沧桑中被保存了下来,实当万幸。
夜幕慢慢降临,寿县古城里却以早早恢复平静。没有现代城市的喧嚣,城墙外的寿县新城夜生活早已开始,城墙内的古城,只留下星星点点的灯火。沿着北大街南大街快步回到南城门,就像是不想打扰这份古城的宁静一般。漫步古城,感受寿县浓厚的楚风汉韵,离开前。我轻轻地向古城道一声,寿县,晚安。
2017-12-172017-12-17
736
打开携程App,查看全部评论